2021年度总结
转眼之间都快到2021年的年中了, 突然回味过来了, 想要写一写我的2020.
在2020年4月中旬,我终于回到了深圳,在一个星期后我入职了现在就职的公司。从工作的时间维度看,现在的时间刚好一年,恰到好处。
持续阅读,才是可持续发展
正正经经读完的小说没有几本,好多的小说我没办法一直读下去,因为他们太耗费精力和时间。对于我而言,我可能需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研究。比如说: 《时间简史》和《中国通史》。
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书单: 我的常读书。
它们是:
- 我们是同志了。 -- 《三体》
- 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。 -- 《明朝那些事儿》
- 我叫阿良,善良的良。 -- 《剑来》
- 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死了。-- 《白鹿原》
- 安禄山起兵了,大唐完了。-- 《血腥的盛唐》
- 方木之后,再无方木,走好我的朋友。-- 《心理罪》
- 唯有知识让人高贵。 -- 《时间简史》
- 黑客与画家的共同点是为了艺术??? -- 《黑客与画家》
- 抬头看天空,低头看道路。 --《人间失格》
- 社会的变革逃不出历史的预定轨道。-- 《中国通史》
- 笑容也是一种武器,有空就应该笑一笑。 -- 《七种武器》
- 官吏之间的互相博弈也很有意思。 -- 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
- 师生之间的权利传递和斗争艺术。 -- 《大明王朝1566》
- 气象?境界?不懂~ -- 《人间词话》
- 以人为主体,事件为载体,讲一些有温度的历史。 -- 《历史的温度》
《时间简史》和《中国通史》似乎更加适合比较专业的读者、研究员去研究学习。我推荐去看在B站里的一部同名记录片《中国通史》。视频接受地速度更快,也许更加适合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。
《中国通史》里面有一个观点:”以今观古,可乎?“。
所以我们去看历史类读物时,就别太认真了。做一个旁观者,看作者讲好一个故事,就可以啦!
与此同时,并不影响你有自己的猜想和判断。比如:如果王莽的运气好一点点,新朝继续发展,历史会怎样?杨广东征高句丽时,那个冬天如果没那么冷,现在又是什么样的世界格局?如果赤壁的那一把火点不起来?如果把李自成在某一个不知名的山头干掉?
不同的猜想,不同的发展,写一本短篇小说也没什么难事。比如写一写《穿越到XX朝做一个XXXX》。
20年初,一本小说火爆全网,它就是《人间失格》。说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代表。特点就是虚虚实实,真假难辨。其实,我真的看不出什么,可能是水平不够吧。
在年初,在B站上,看了一个栏目,李健主持的一个拉美地区的主题音乐会。里面提到了马尔克斯,热情桑巴,拉美音乐。他们提起了伦巴舞,动作极其热情,气氛很是旖旎。大家可以找一段伦巴看一下,验证一下。
我大胆地描绘一下场景:水手们上岸了,在这一个港口,他们看到了热情如吉普赛女郎的哥伦比亚少女,站在街边。随手拿了一杯啤酒,拉上了一个女郎,在道路的中心跳起了舞。那少女也舞动着身体,脸上布满了笑容。伴随着手鼓的节奏,肢体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,她的身体也越来越放松。慢慢地,跳舞的男女一对一对地加入进来,少女们如同提线木偶,听从摆动。音乐声混杂着笑声、吆喝声和叫骂声,在无尽的夜色中越传越远...
我看《三体》大概有四五年了,每一年都会翻一翻,看一看。每一次翻感觉都不一样,今年看《三体》的起因是因为,我在B站刷完了一部动画《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》。
官僚游戏在明朝嘉靖时期迎来了一波高潮,嘉靖的一生就是斗争、斗争,再斗争。帝国权利高层的工作就是斗争、斗争,再斗争。但是基层的权利斗争也同样精彩; 《大明王朝1566》结合《显微镜下的大明王朝》一起看,最好再加上《那些事儿》。
举一个例子,海瑞在做县令时,除了要跟上司斗争还要和底下的小弟们斗争。做好一个官已经很困难了,更别说做一个有作为的清官了。
《黑客与画家》是阮一峰老师的翻译作品,在前端范围内,应该无人不识阮老师。
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极其短暂,在旧金山奋斗的打工人们,每一个月都会涌出各种各样的创意,新生力量在不断冲击着硅谷的各种行业,各种职业。从目前的局势看起来,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世界的中心仍然是旧金山,因为那里可以制造出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。
布局这一发展模式的奠基人大概就是本书的作者保罗了吧。“天使投资计划”给创业者基本的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,似乎是真正做到了前浪带动后浪。
我们在github读源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注释,是这个样子:
/**
* Hack
* create somthing for build chore
*/
书中对Hack的解释是,对某一个问题做出了一个优秀的解答。做出这个优秀解答的作者就是Hacker,音译过来就是”黑客“。
我自认为够不上优秀。
大唐并不是全时期都是盛世,但是每一个盛世之前都有一段血腥的历史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书名的本意,我只知道大唐帝国的光辉,也曾照耀中亚的大地和东南亚的海湾,阴影中躺着无数的白骨和箭矢。
在落日的余晖中,唐明皇回想起自己的一生。如果当时少听一听音乐,多看一看奏本,提前宰了安禄山。现在是不是在太液池和自己心爱的杨贵妃一起跳那支霓裳羽衣舞。
大明宫中,久已不闻破阵乐。
以量取胜,还是质者为王
似乎是为了弥补在家里待的三个月的时间,自四月开始,我就像上了发条的手表,想停下来都停不下来了。
生活轨迹如同机械表般的规律,上班下班,上班加班下班,后来就更过分了,开始熬夜加班了。现在正好反思一下,为什么加班?什么样的工作量积压才会像我们这样的加班?加班是否真的有效?
首先我们的系统功能很多,单独拿一个业务线出去,就是一个管理系统。
项目开始...
在我正式接手开发之后,我终于意识到,我进了一个深坑。试想一下,我给你一个大概的日期,你准备一下,到时候我找你要结果,安排项目上线。当时我就懵了。当我看到原型图上密密麻麻的功能之后,我发誓,我懵早了。
活着干,死了算,时间不够,加班干。两个月后,项目上线了!
当时的开发人力就两个人,一个前端,一个后台。在那一段时间里,面对前端的工作积压,加班消费接口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。但是在项目实际上线运营的前夜,我们还在更改需求。在当时看来,这是一段备受折磨的日子,但是我绝对想象不到,在后期还有一个折磨之王。
三级复核的审核功能可以有多复杂?54个节点的审核功能见过吗,兄弟?
在这个功能开发过程中,我们的团队逐渐成型稳定,功能全部分出去了,我开始全力做这个复核功能。我的第一次熬夜加班献给了这个项目。到现在我终于明白,通宵加班只有0次和无数次。
我接了一个最不应该接的功能多页签。现在回想,我有好几种方式可以无侵入解决需求,但是覆水难收,终成困局。现在我只想说一句:”我干~“。
折磨之王上线了!
在我进组开发财务系统后,我完全没有意识到,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折磨项目,一直到现在都是我极力逃避的项目。整个开发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个月,功能通过率不过10%。在这个数据的背后,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,每一个开发都是疲倦的,沧桑的,崩溃的。
”加班“是这个项目的主题词,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,我们能做的就是”加班,加班,再加班“。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是一个”折磨之王“。长叹一口气后,就这样吧都过去了。
我们度过的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现在,终于进入正轨了,迭代中的项目才是最美好的项目。因为我们控制住了功能,在规定时长内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,但是有人不开心了,是谁我不想说。
我常开玩笑地说,如果经常加班,那水平一定不咋样,牛逼的人是不加班的。但是我们认真工作在预期内完成的工作,却被认定为工作不饱和。进入迭代后,功能质量被牢牢地控制住了,难道非要让我们做一些超量的工作,但是质量却得不到保障的功能吗?
究竟是量者取胜,还是质者为王?
有结构的笔画,方圆之中得道
判定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准,是以生理维度为上,还是心智维度最佳?
我不得不承认:冲动的一面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陪伴着我,同时我将长期与他同行。能改变的是缺点,而改变不了的是弱点。性格缺陷的修补能力大概就是决定心智发育程度的短板。
一时兴起,来练字吧,我总得给自己找一个填补的入口。
不爱正楷爱行书,不爱唐诗爱宋词,找了一套宋词字帖就开始了!
我想,当我进行到离开了田字格,在一页空白的纸上,心静手稳地写出了行列对齐的汉字后,我大概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了吧!那时的我应该是极其内敛,水波不兴。
初初练字,手抖的极为厉害,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不正经写字了。正经起来,重新去学写字表现的极为痛苦。第一,心有牵挂,难以平静;第二,长期形成的写字习惯也是重学的阻力;第三,临摹字帖的滋味不太好受。
我练字的最终目的,并不是为了写一手漂亮的汉字,其目的是为了控制,即为**“克己”**。一个汉字能否写的好看是控制它的结构,类推一下,是否成人是看能否控制自我心智,慢慢地我发现写好一个字还真不简单!正如做好一个人是那么的困难!
不用刻意地去计较时间,不用刻意地去计较字体,随心而动,随意而发,大概就是《人间词话》中的”气“了吧。
方寸之中,也有大道。
海平面上的距离
关山难越, 谁悲失路之人。萍水相逢, 尽是他乡之客。
来深圳一年多了,这里很大也很好。它离我家两千里。
那一天我特意早起去海边,朝霞平铺在海平面上,我看着旁边经过的路人和依稀的汽车,那一刻我强烈的希望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