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我的生活毁于了忙碌

最近我很忙碌,忙碌于工作,没有时间去学习实践。

这样不太对。

这个星期我们部门的一个小兄弟辞职了,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,最终他离职了。我知道他一定很累,因为我也一样。

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我匆匆忙忙的从家来到了深圳,面试一天订了一家公司。原因就一个离我住的地方近,我可以很方便的上下班,刚开始我觉得在哪儿上班都一样。但是现在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,现在我陷入了忙碌的泥沼,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从来没有这样地忙碌。

在过去我工作地很愉快,或者在某一种意义上说我的工作很轻松,我有时间去学习接收其他的一些新鲜的事务和知识。技术的爆炸带来了太多的业务变革,所以我们有太多的业务需要去实现。我一直认为技术人进步的最快方式就是动手实践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距离上一次我发布的日志已经过去了60多天,换一句话说我已经60多天没有写一写学习的笔记和想法了,也代表着这一段时间我停止学习了。在这样的一种强度的工作之下我停止了学习,从我的角度看来: 它表示了我能力的缺失与不足。在总的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,时间与产出成反比,比重越大说明能力越强。如下图:

随着现在前端工具软件的开发和缤纷灿烂的工具函数,似乎前端的开发工作应该越来越简单快速,但是事实却与我们的理论推导相反。现在前端的开发工作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,而我们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用户体验又涉及到了前后端的交互,人机交互。人机交互浮在水面之上是冰山一角,前后端的交互才是经济基础,支撑着人机交互。

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使人机交互更加稳定自然。

鱼与熊掌不可兼得

在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是无限大的,个人的力量极其渺小。若以一人之力去挑起整个团队的工作任务,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苦果,至少它不会是你快乐。在一定程度上我能保证的是大的方向流程上的任务不出问题,保证主流程的稳定。但是随之带来的苦果就是大的方向得到了支持,小的方向自然就没有办法兼顾,鱼和熊掌安可兼得!

团队的分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,但是遇到了一个不重视技术的上级或者是老板,这一份工作是痛苦的。他们太天真、太理想,将我们的工作想当然地评估为“简单”级别,于是我们陷入了另外一个泥潭。我们的工作毁于“理想”,这个带着引号的理想,我把它理解为天真,或者是呆傻,又或者是蠢。

有多少工作毁于乌托邦式的想法!在这样一种想法之下,他们的项目“流产”了。换而言之他们失败了,可悲的是击败他们的不是对手而是他们自己。

总结与反思就是进步的基石

我喜欢写日报,尽管公司不要求。日报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对我们自己一天工作的总结,每一天下班我都会花一段时间看一下今天git的提交记录,看一下我的代码,更多的是看一下我自己的想法。之前我走路上下班,除了走路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,所以我开始回顾今天看了一些什么文章,遇到了什么问题,有没有什么更好地解决方案,有很多的习惯就在这个时候慢慢养成了。比如:每天打开手机刷一刷公众号里面的文章,增长一下见闻。

后来我发现,看与做是一回事,会看与会做是另外一回事儿。技术上的事情一定要去动手实践,它需要时间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,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,不管有没有接触到新东西,每一个星期都要写一篇日志,它可以与技术相关,也可以是生活感悟,没有界限的区分。

我讨厌忙与工作的自己

我讨厌忙于工作的自己,他让我没有了自己的想法,我的一天被工作填满了。最近,我在地铁上不能沉浸下来去看书了,我开始刷抖音。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,我认为是劳累的工作消费了我的注意力,使我无法再去集中精神去做另外的事情了。我想如果工作压力再得不到缓解,我会离开这里。

它使我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与时间,在注意力过度消费的前提下,用再多的工夫去学去看也不过是无用之功。

就这样,我开始讨厌自己了,越来越讨厌。

MIT License.